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:基于《天 工开物》文化的视角
傅小龙 张忠山 桂亚平 伍琴兰
江西工程学院, 江西 新余 338000
摘要:《天工开物》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,蕴含着深厚的科技创新思维和跨学科 知识融合等方面的理念。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《天工开物》文化的传承、发展有机结合,为新时代创新型 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谱写新篇章。本文通过借鉴《天工开物》蕴涵的创新实践元素,充分挖掘其中创新思维、跨 学科知识融合理念、科学家精神等创新创业要素,并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融合在一起,助力于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、创新意识、科学家精神和实践能力,助力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,激活《天工开物》内涵文化在新时代应 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生命力。
关键词:《天工开物》;创新创业教育;实践
参考文献
[1]习近平.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[M].北京:人民出 版社,2022.
[2]徐鲁.宋应星与影响世界的“百科全书”《天工开 物》[N].中华读书报,2017-07-26(014).
[3]王娜.高质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[J].高 校辅导员学刊,2022,14(6):13-17.
[4]宋应星.天工开物[M].长沙:岳麓书社,2002. [5]邹其昌.《天工开物》设计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[J]. 创意与设计,2015,(03):33-44.
[6]甘泉.“天工开物”时代新余经济发展状况和《天 工开物》在新余成书的历史条件[J].新余学院学报,20 18,23(6):15-18.
[7]邸玉超.天工开万物[J].知识就是力量,2008,(01): 77.
[8]贺世宇.《天工开物》的技术观及其职教意义[J]. 职教论坛,2016,(28):87-90.
[9]袁琴.新时代的大学教育价值及学生发展观[J].江 苏高教,2023,(10):87-90.
[10]王洪才.创新创业教育: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石 [J].江苏高教,2023,(9):12-20.
[11]顾振杰,雷剑波,宋振明.基于竞赛驱动的地方本 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——以“天工开物” 创新实验室为例[J].教育教学论坛,2020,(14):43-4 5.
[12]吴东,任知洋.《天工开物》中的生物学教学资源 与实践应用[J].生物学通报,2023,58(05):70-72.
[13]王爱春,杜晓明.创新创业与专业实践有机融合的 实践教学改革[J].计算机教育,2022,(3):130-133,13 8.
[14]王彦飞.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 展现状和路径分析[J].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,202 2,5(04):58-60.
[15]千红,薛凯琳.产教融合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 践研究[J].产业创新研究,2023,(24):168-170.
基金项目:2024 年江西工程学院教学改革课题““四 新”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“双创”教育工作路 径研究”(2024-JGJG-16),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地 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——以江西 X 学院 为例(2024-JGJG-18);2021 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 革研究省级课题“基于《天工开物》的工匠精神与大 数据人才培养研究”(JXJG-21-28-1)。 作者简介:傅小龙(1988-),男,江西新余人,江西 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,讲师,工程师,主要 从事创新创业教育、产教融合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。 张忠山(通讯作者),男,宁夏银川人,副教授,高 级工程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