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目的论看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
殷夏飞
高等教育出版社,北京市朝阳,100029;
摘要:近年来,由于对外宣传的需要,许多国内大学将校训译为英文,但大学校训翻译中存在赘述、中式英语等 诸多问题。目前关于大学校训翻译的研究多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探讨,而忽略了校训翻译的功能特征。目的论认 为译作的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,从而产生功能上可满足需要的译文。本文拟从目的论入手, 分析大学校训翻译的目的、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方法。文章认为,校训的翻译应该建立在充分理解原文,以英 文校训句式为参照和再现美感的原则上,灵活运用直译、意译、删减、增补和归化等翻译方法,从而达到对外宣 传和交流的目的。
关键词:大学校训;目的论;翻译目的;翻译原则;翻译方法
参考文献
[1]Baker, Mona. In Other Words: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[M]. Beijing: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, 2000, p.39.
[2]Newmark, Peter.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[M]. Shanghai: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, 2001, p.235.
[3]杜争鸣.从苏州大学校训中管窥中英互译原理[J].苏州大学学报,2007,(2):23-24.
[4]范武邱、范头姣.中国大学校训翻译:问题与基本对策[J].上海翻译,2008,(2):41-44.
[5]宁东兴.中美英大学校训比较研究及翻译[J].山东文学,2007,(9):6-10.
[6]岳中生.论大学校训的翻译[J].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,(1):63-64.
[7]郑厚尧,刘洪泉.箴言英译.中国科技翻译[J],2002,(8):47-49.
[8].周永模.大学校训的主要特点及翻译原则[J].中国科技翻译,2008,(2):51-53.
作者简介:殷夏飞,性别:女,民族:汉,硕士研究生,研究方向:翻译方法的比较研究。